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数据显示,每年我国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,且这些衣服大多没有被重新加工或是无害烂掉。大量的旧衣服最后进入填埋场、燃烧场,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,而且大大加重了环境的负担。
废旧衣物,并非真的是“废物”。有资料显示,如果我国废旧纺织品全面得到回收利用,年可提供的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,相当于节约原油2400万吨,超过大庆油田产量的一半,还能减少8000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,节约近1/3的棉花种植面积。
闲置、废旧衣物的利用价值主要在:经集中分拣消毒处理后,部分衣物完全可以继续穿着,可经由相关部门捐给困难群众,甚至可以出口到落后贫穷国家,带来出口收入。而破旧严重的衣物其利用价值也很大。研究表明,每吨旧衣服经回收利用,可生产0.99吨无纺布或0.99吨分色棉纱,等于节约了1.1吨纺织原料或0.8吨棉花。
尽管废旧衣物有着极大的循环再利用价值,但实际上真正能够得到利用的少之又少。目前我国的闲置、废旧衣物利用率低于10%。纺织品被视为增长最快的家庭垃圾。
龙城义工已经有两年多的旧衣物回收处理的经验,2013年由太原市龙之心社区服务中心龙城义工发起的“小善大爱,衣暖人间”闲置衣物再利用公益环保项目,就是将各地市人们捐赠的衣物,包括冬装、夏装、图书、玩具等送到真正有需要的人们的手里,同时科学处理不可再穿的衣物。龙城义工的秘书长宋立新告诉记者,爱心人士们捐赠的闲置衣物,要经过收集、分拣、清理、消毒、熨烫、打包、运输等环节,才能送给有需要的人们。在这些必不可少的环节里会遇到很多问题,衣物清洗、消毒、运输会产生惊人的费用,比如寄衣服去云南,光邮费就够买新衣服了。而志愿者做这些公益工作需要的伙食、交通补贴等等,都让龙城义工这个民间公益组织感到压力不小。
但这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,让他忧心的是回收来的衣物没有存储仓库,限制了旧衣物回收的规模和数量。而且,现在有捐赠衣物想法的人特别多,愿意接受衣物的人也有不少,可就是缺少一个好的平台,能让大家各取所需。宋立新说,他现在最想做的事就是能有一个一二百平方米的场地,把捐赠来的衣物展示出来,像爱心超市一样,让有需要的人把这些衣物拿走。而这个想法只凭龙城义工一个公益组织很难实现。
其实,要打通捐赠人与受助人之间的渠道,不只是公益机构的事,这需要捐助人、受助人、公益组织、政府通力合作,少了任何一方这条通道都无法畅通。
夏天来临,太原市民25岁的潮人凯丽又从家里翻出了一大堆不穿的旧衣服。因为喜欢追赶潮流的她,每季都会买很多衣服。可是一到换季的时候,这些旧衣服的“出路”就让她犯了难。这些被淘汰的旧衣服,基本上都被凯丽扔进了垃圾桶。凯丽有些无奈地说:“没有地方回收,放在家里又太占地方,最终只能扔掉。”
“这几年,垃圾箱里旧衣服、旧鞋子越来越多,几乎每天都能从垃圾箱清理出旧衣服。”在太原市龙城小区进行垃圾清理的环卫工人张师傅告诉记者,他每天收拾垃圾池时都能发现旧衣物,“看着这么好的衣物被扔掉,真有点心疼。”张师傅惋惜地说。
记者咨询了太原市万柏林区的几家废旧物品回收站,他们都表示不回收旧衣物。“曾经有回收旧衣物的人来小区里收衣服,不过价格很低,一大堆旧衣服才能卖一两元,而且回收者对旧衣服的去向从来不说。”家住太原市西华苑的郑红说。后来,媒体上爆出旧衣加工成黑心棉的新闻后,卖的人就少了。郑红觉得宁肯将衣服丢掉,也不愿为了那么几元钱而良心不安。
谈起对家中的旧衣物如何处理,在省城一家事业单位工作的王萍很有一些办法。“我家小孩的旧衣服都洗干净转送给其他有需要的亲朋的孩子们了。我自己的旧衣服就用来做一些小手工,加工成手袋、地毯什么的,也算是个人爱好。”王萍接着说道:“可是能够利用的衣服真的太有限了。而且,重新利用的速度远远赶不上买衣服的速度啊。”